第19课:标准操作程序:大神是这样高效地学习和工作的

罗老师 底层逻辑评论阅读模式

——解决“做事有章可循、秩序井然”的问题

(1)什么是标准操作程序?

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,大神们是如何高效地学习、生活和工作的,我将教大家利用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,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,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、又快又好。

我们经常处在多任务处理的状态:学习、读书、兴趣爱好、跑步,诸如此类。事儿一多,而且每件事都挺繁琐,于是经常想到什么干什么、遇到什么做什么,没有章法。而且,哪怕是做指定的一件具体的事,也是如此。手忙脚乱,东一榔头西—棒槌。

举个例子:其实写文章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,可以细分成十几个小任务,我之前经常找一会儿材料,觉得,埃不行了,花了好多时间,于是开始写;写了一会儿,诶不行,不行我先排版吧;章节的序号还没标好,诶不行,我得赶紧想个标题;大致做得差不多了,是不是还没检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.....这种类似的情形,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。

其实每一件事都不怎么难,问题就在于事儿多且繁琐。今天这篇,分享一个很棒的方法,能够让我们在多任务运行的状态下,处理繁琐任务。

它的名字叫做SOP,也就是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)。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就是将某一件事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,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,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。

举个例子:一个做运营的,每天负责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,是编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,对其进行排版、配图、起标题等等。这个活儿没多少技术含量,但其实相当花费时间,考验细致度。它的规则很多,包括字体、字号、标红所用的具体颜色、文章开头的引言以及末尾如何标注来源等等,特别繁琐,经常会顾此失彼,即使细心如我,也会偶尔有遗漏之时。

刚进部门的时候,部门的姐姐花了一个多小时来讲解,我和另一个实习生拿着个小本子一直记。我在编辑校对文字方面,略有经验,这种细致的活儿,做得特别快。有天我再次提前完成工作之后,想着姐姐们每次都要教新来的实习生很久,不如我写个详细版的教程吧。

于是花了半天,文字配合截图,把整个操作流程,从头到尾都详细呈现在文档里,即使是从未接触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的人,照着做也绝对不会出现任何差错。我把文档交给部门的姐姐,之后没多久,新来了实习生,无需花任何时间教,他们立刻就能上手,而且做得又快又好。这个文档不仅对新学者有用,对我也有用。如前文所说,因为步骤繁琐,偶尔会有遗漏之处,照着文档检查,就能避免失误。

我当时并没有接触过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的概念,大概是以前化学实验做多了,以至于养成了固定的思维,习惯于按照步骤做实验,比如第一步清洗三口烧瓶、第二步加水、第三步调节温度为60度。

对于难度不大,但具体内容很繁琐的事情,都应该形成这种流程化的思维。

仔细想一想,我们的生活中,有很多任务都是每天重复执行的,比如读书、跑步、写文章、学英语等等,写出它们的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,是高效做事的基础。就像是做菜,你想着是先切葱还是先切蒜,先热油还是先解冻,手忙脚乱之中,菜就糊了。按照菜谱做,容易多了。这是同样的道理,菜谱也属于「标准操作流程」(SOP)。

(2)形成“标准操作程序”的好处

1.重复的事情,不用动脑子,错误率低,效率高

可能有人会问: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和做计划、列步骤,好像也没啥区别啊?

不是,区别还是蛮明显的。计划是用来指导你「做什么」,针对的是一段时间内做哪些事;而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,是将某件过程复杂繁琐的事情的步骤,逐一写下来,指导你「怎么做」,让其标准化、流程化。针对的是某件具体的事。

而且,这件事你经常重复做,写下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,做事时你会很清楚每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注意事项,直接照做就行,不用重复动脑子,不会遗漏关键步骤,不会出错,效率非常高。

2.弥补认知缺陷,并且检查迭代自己的“标准操作程序”

有本书叫做《清单革命》,作者阿图葛文德认为,19、20世纪医疗技术的精进,离不开核查清单的推行。其实这里的核查清单,也可以认为是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的一种。

使用清单(使用SOP),就是为大脑搭建起一张「认知防护网」,它能够弥补人类与生倶来的认知缺陷,如记忆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。

《清单革命》中还有一个观念:保持清单的自我进化能力。也就是说,对某件事的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,定期进行检查和完善

3.把事情做成“闭环”,有头有尾

另外,把某件事的操作程序标准化,可以把一件事做成「闭环」,「闭环」意味着从头做到尾,不做无效努力。

具体来说,当我们写下对应的规则和步骤,并且在此规则下做事时,我们可以对照自己做到了哪一步,有无完成「闭环」;而且,之后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反思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进行改善。

如果仅仅是根据大脑中模棱两可的规则和步骤做事,就会毫无章法,很难有的放矢地去提升。

(3)制作读书的“标准操作程序”

我们以看书为例,它的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包括阅读时间、做笔记的方法,复习的时间、复习的方法,应用的时间及具体操作等等。

示范一个读书的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:

专门建立一个文档,用于处理读书这件事情。以下这些,都是在该文档内完成,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,分模块记录。

1、每月1号的晚上9点-10点,决定这个月要读哪些书,记录在文档里,并且把这几本书就放在眼前;除此之外的其他书,都不读;

2、接下来每天晚上的9点-11点,完全用来读书;

3、读书的方式是:一晚上只读一本书,一段时间只读一本书,直到这本书读完;并且在文档中做记录,今天在读什么书,读到了第多少页;每天实时更新;

4、做笔记的方法是:划线,并且在小本子上,记录自己在哪一页做了笔记,方便之后快速查阅笔记;

5、整理笔记的方式是:读完这本书之后,立刻花一整段完整的时间,将笔记摘录下来,或者用照片拍下来存档;或者,直接留在书中,把记录页数的纸,放在书中就可以;

6、整理完笔记后,立刻安排复习的时间和频率:可以把这本书的笔记复习需求,记录在Anki哩,然后定期复习Anki,它会自动安排合适的复习时间间隔。Anki的使用方法在第6节课讲过,不贅述。

对于每一本书,都对照着这个流程的进度,完整地看下来。

这就是我每个月读书计划的大致流程,具体读书时间为虚拟;这个流程一点都不高大上,毫无任何创造性,但照着做,能避免读书时出现的很多问题:

好多想读的书,一会儿读这本,一会儿读那本,每次都思考好久读哪本好呢?

某本书隔了好几天都没读,再重新开始时,忘记读到哪了,甚至都不记得前面写了啥;

读到一半再也没捡起来读过,而且不是因为你不爱读,只是没有安排好;读完了,也做了很多笔记,结果后面全给忘记了;

如果发现阅读的效率不高,书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,可以对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进行检查,看看是在哪一步出了问题,并且进行针对性地改善。也就是,保持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的持续进化能力。

归根结底,重要的是理念:针对某件具体的任务,写下从头至尾的详细步骤和规则,让其标准化、流程化;按着这一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做事,不会出现想到哪一步就做哪一步、做着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,效率更高;付出的努力,都能有头有尾,完成「闭环」,得到反馈;只有知道自己每一步具体是怎么做的,才能对步骤和方法进行持续的优化。

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会让你在做任何事情时,有章可循,秩序井然。

我们喜欢追求创造性的东西;而做好一件事,真正关键的,往往是把创造性的繁琐细节,落到实处。

总 结:

1、对于步骤比较繁琐的任务,高效解决的方式,是形成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。

2、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就是将某一个事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,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,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。

3、将一件事情流程化,做事时你会很清楚每一步该做什么以及注意事项,直接照做就行,不用重复动脑子,不会遗漏关键步骤、不会出错、效率非常高。

4、之后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反思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进行改善。保持「标准操作程序」(SOP)的持续进化。

5、我们喜欢追求创造性的东西;而做好一件事,真正关键的,往往是把非创造性的繁琐细节,落到实处。

6、流程化思维,运用好了可以改变命运。对每个流程付出额外的精力和资源进行细致优化,哪怕单流程成本有较大幅度増加,但经过多流程的复利型优势累积,最终取得的结果会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出色。

购买资料,微信私发:

罗老师微信

罗老师推荐必学资料:

小升初 中考 高考
 最后更新:2024-4-26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