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课:SMART原则:如何合理地制定计划?

罗老师 底层逻辑评论阅读模式

——解决“不会定计划,完不成计划”的问题

这节课要跟大家分享的是,如何合理地制订计划。针对性解答的问题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怎样制订合理的计划?

每天都完不成计划,很焦虑怎么办?

精确到小时的计划表,只要某个环节出了差错,时间上有了延长或错位,后面就全都崩掉了,连同自己的心态。怎么办?

我需要制订指导几个月的计划,有没有什么建议?

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心浮汽躁,间歇性动力不足,怎么办?

(1)怎样制订合理的计划

有一个用于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,同样适用于计划。

SMART原则(S=Specific、M=Measurable、A=Attainable、R=Relevant、T=Time-bound)可拆分为以下五点:

1.计划应该是具体的,包括任务内容,以及时间、频率的具体。

错误的计划示范:今年我要多读书,多运动,学好英语。

大部分人的新年计划,都是这样的。所以一直停留在「计划」的阶段,却从来没有成功。这种计划只有宏观方向,其实你根本没有认真想过,自己要做什么、要怎么做,以及做到怎么样。

那么,怎样才是具体的计划?

今年我要多读书,每天保证1小时的读书时间;

今年我要多运动,每隔一天,跑5km;

今年我要学好英语,每周跟人进行3小时的英语口语练习。

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,才有被履行的可能性

2.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——目的是优化,而不是焦虑

可衡量是指,你所制订的计划,要有一些可以数据化的标准。

举个例子:你安排自己每天背多少个单词、看几页书、写多少字,都是可以衡量的。完成计划的过程中,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:进度良好会形成好的激励;进度缓慢可以适时调整方法。

但是,让计划「可衡量」,在另一方面,会让我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,因为进度没达到自己的预期,而感到焦虑。

请大家记住,「可衡量」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,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,对自己做某件事的速度和效率,有直观的了解,方便对做事的方法进行优化。

这一点,我在后文会详细说解决思路。

3.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——成就感→正反馈→执行力

任务量太大的计划,会让人焦虑。开始做之前,因为畏惧而拖延;完不成时,挫败感强烈,影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。

没有正向的反馈,你很难有良好的执行力

用时间计划举个例子,这样比较直观:

如果规划今天学习12小时,意味着一旦投入学习,至少要在13、甚至15小时之后才能结束战斗。——因为中间需要休磨和吃饭。喔,那就再拖一会儿吧。但如果是6小时呢?早上起早点,也许下午1点就可以结束战斗出去玩。这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。

量力而行,制订可完成的计划,会带来成就感。甚至你完成之后,还会继续多做一些事情,形成良性循环。

那些过于宏伟、不切实际的计划,除了「看上去很美好」,没有任何益处。

4.计划和其他计划/目标有一定的相关性。

这很容易理解,一切都围绕着大计划/目标进行。

你完成一个「大目标」的时间,是有限的。你为此所做的一切计划,都应该尽可能朝向其前进。

如果你需要写一篇论文,搜集材料是有用的,但要适可而止,更为重要的,是「写」。根据「相关性」的轻重缓急,进行不同的优先性排序。

做其它任何计划,也都是相同的道理。不要用任务去填满时间,制造努力的表象。

5.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。

毕竟截止期限(deadline)是第一生产力,无论是给你10天还是5天完成一个计划,反正你都是在最后两天完成的。

这点没什么不好意思的,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。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,倾向于永远不会发生。

(2)是否要制订长期计划?

不要制订时长超过1个月的详细指导计划,因为你是一定完不成的。对,一定。你所预想的只是理想状态,你无法预测会发生什么事:

外部事件:可能会耽误我们的时间,造成计划的改变。

内部事件:情绪方面的影响;你没法预测真实的进度;你之前觉得需要做的,可能不需要了;需要看其他的书、做他的题,换其他的计划内容。

长远计划也应该有,但只要规划大致方向、大致内容就好了。详细计划只会浪费时间,无法按时履行,还会带来挫败感。

(3)定了计划,自己总是偷懒、拖延怎么办?

大家可能会问,制订完计划之后,如何执行计划?自己总是偷懒、拖延怎么办?别担心,我之前在第12节课讲的如何克服拖延症,在第13节课讲的如何提高执行力,以及在第14节课讲的如何养成习惯,都能够帮你全面解决这方面的问题。

(4)如何解决在执行计划中遇到的问题。

1.必须尊重任务的客观性。

我们在制订以及执行计划时,做的最不切实际的假设就是:我们以为自己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。

我们「规定」自己在2小时内看完某本书。

我们「希望」自己在周末这两天,写完一篇10000字的论文。

发现没有?我们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来,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理想的速度完成。但是,很少去考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。如果比自己所预想得慢,就会心生沮丧,甚至气急败坏。

挺有意思…

冷静下来想一想,事情怎么可能按照我们所期待的速度和效果完成呢?除非这个事情,和工厂流水线一样,每一个步骤都是精确的、可复制的。同时还要确保,我们自身的精力状态、注意力资源等,都是稳定不变的。

怎么可能呢?我们,和事情,都是不确定的、充满变数的存在。事情该花多少时间,就应该花多少时间。而不应该是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,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。这么一简单的常识,却是我们在制订以及执行计划时,从来不会想起的。

比如我写文章,我总希望自己在进行搜索素材之后,1小时内完成初稿。我每码一会儿字,就检查一下文档下方的字数和电脑上的时间,看看速度有没有达到期望。如果我发现写得慢,或者写到某一段觉得有受阻的感觉,我通常的做法是,急急忙忙地往下推进。可能会先不去管表达是否达意、用词是否精准,而只是想,先完成初稿再说。

怎样才算是完成?字数的基本达标、框架的基本完整。反正之后还需要改,还需要仔细检查几遍。但这常常导致一件事,我在改初稿的时候,需要修改不少字句,调整若干段落的顺序,工作量增加了,因为第一遍写得不够耐心细致。

比如,看书的时候也是一样,我预先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规则,半小时后必须读到100页。于是总是匆匆浏览,并且不时地看时间和页数。阅读的效率并不高,因为不专注。我意识到这样真的不行,该花的时间,一点不能少花;该慢下来细细琢磨的句子,还是得去琢磨;读书呢,只能根据具体内容决定的具体速度,去读。

每件任务,都有它不确定的因素,都只能在过程中,由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作用,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

2.计划的目的和本质

计划是工具,是手段,保证我们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段,该做什么,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做。而我们,常常把计划以及执行计划,错当成了目的本身

计划是为我们服务的,而我们最大的错误,是把它当成了规则和束缚。

3. 不必执着于制订完美的计划,立即行动,然后修正

任何人制订的任何计划,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地执行。不要怕这个过程,不必为此烦躁。即使是规定好航线的飞机,也并不是按照直线抵达目的地的;火车有明确的到站时间、发车时间,以及既定的速度、既定的轨道,但还是会晚点或者提前到达。

不必执拗于制订完美的计划。你只能大致制订计划后,立刻投入行动,然后根据自己的真实做事速度,调整自己的计划。(不愿意调整计划的根本原因——懒,做了就不想改变。切记——变则通)

阻碍是在做的过程中才会遇到的,也需要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想办法解决。不是你事先就能想明白并且规避的。

我们做任何事情,都过于注重事先的「全盘规划」,希望自己在计划阶段,就解决所有的问题。并且错误的认为: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,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充足的准备。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。

所以,你应该记住:

第一句话:“开始行动”是第一生产力,但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
第二句话:在做事的过程中,及时遇到问题,及时想办法解决问题,是第二生产力。你的临场反应很重要。

总 结:

1、按照SMART原则制订计划,计划应该是具体的,包括任务内容、时间、频率的具体,要认真想清楚,自己要做什么、怎么做以及做到怎样。只有足够具体的计划,才有被执行的可能性。

计划应该是可衡量的,完成计划的过程中,你需要很清楚自己的进度。让「计划」可衡量,不是为了束缚住自己,而是为了有一个标准可以参考。

计划应该是可达到的,不切实际的计划,只会带来挫败感。

计划应该是与大目标有相关性的,不要用任务去填满时间,制造努力的表象。而是要根据「相关性」的轻重缓急,进行不同的优先性排序。

计划应该有明确的截止期限。没有时间约束的计划,倾向于永远不会发生。

2、不要制订详细的长期计划,内外部均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,详细计划只会浪费时间,只要规划大致方向、大致内容就好了。

3、我们在执行计划的时候,总是期望事情按照自己所想象的来,期望能够按照自己理想的速度做完。但我们,和事情,都是不确定的、充满变数的存在。每件任务,都只能在过程中,由我们与它之间的互相作用,共同决定推进的速度。

4、事情该花多少时间,就应该花多少时间。而不应该是——我想让它花多少时间,它就只能花多少时间。

5、计划是为我们服务的,而我们最大的错误,是把它当成了规则和束缚。我们预先设置的计划,应该是把它视为一个努力的目标,敦促我们通过优化方法,踮一踮脚达到。

6、任何人制订的任何计划,都一定不可能严丝合缝地执行。阻碍是在做的过程中才遇到的,也需要你在这个过程中去想办法解决。不是你事先就能够想得明明白白并且规避的。做事过程中,及时遇到问题、及时想办法解决,是很重要的能力。你的临场反应很重要。

7、计划和目标是不同的(很多人吧计划等同于目标)。他们的关系是: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达成目标而制定的。目标是结果,计划是打算未来要干什么,怎么干。至于你干不干的完,干的好不好,都是未知的。所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要调整,调整的依据就是你是否能达到之前制定的目标。总结一句话就是,我通过制定计划,检验计划,调整计划,最后按时完成目标。

不只是做计划考试,画一幅画,甚至出门旅游都是。

购买资料,微信私发:

罗老师微信

罗老师推荐必学资料:

小升初 中考 高考
 最后更新:2024-4-26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